花明庵的規劃階段是在2008年,2010年開始興建,2012年完成。當然當時也沒有花明庵這個名字,純粹就只是一般住家。只是當時我很希望用木構造蓋房子,因為我很喜歡木材溫潤的質感。相對於鋼筋混凝土,木材是又輕又環保又適合人居住的建築材料。
草模正立面
一樓茶屋
有了模型跟設計圖之後就可以開始動工了,不!還沒開始呢~
自從台灣經濟起飛後,就很少人用木構造蓋房子。(除了美式2X4工法木屋外,但這種工法格局的拘限較多)於是就從這本書開始學起。榫接的木構造建築,源自於中國,而將這項技術延續發展最好的是日本。原以為只要找個木工師傅,把設計圖交他就可以蓋了。
不~要先找的到材料。當時市面上的規格品木材很少4寸的角材,而且這麼大量的木材,為了將損耗降至最低,還是選擇訂製規格。當時選用美西側柏,國產柳杉,阿拉斯加扁柏等為主要的材料,原木剖成毛料後還要自然陰乾一年。
為了方便計算材料和施工時的溝通,還要作一個木構造的模型。總共80種規格,一萬多材積的木料,還要一根一根編號,施工時才不會搞混。
除了木構造模型外,還要有詳細的施工圖,就像玩模型還會附組裝說明,如果買到沒有說明沒有構件編號的模型會很嘔,會花很久的時間才組裝得好。每個縱向跟橫向有梁柱的地方都要有剖面圖。
接下來總算可以開始施工了,首先要先將材料標出中心線,以中心線為基準放樣才能減少誤差。就這樣重覆的動作在每根材料打上墨線。
材料都標出中心線之後,就可以開始製榫。
現在會建築木工的師傅非常少,很幸運在附近還有這樣的師傅。
現在二樓客房中有一根拱形的樑,這根樑和直通一樓的精神柱是最難搞的。還好這也難不倒陳師傅,必須吊起來找中心線。
因為材料表面是不規則的,先定出一條虛擬的中心線,再用墨斗標出墨線。
刨除多餘木料
蛇頭榫是土台縱向接合常用的結構方式
榫頭都做好了之後,先上一次護木油,因為組裝之後要上油就得爬上爬下。組裝前在地面上油作業上比較容易。
不過這麼多木料,要搬來搬去的也是很累人,好處是趁上油時可以再盤點一次木料,並分類好準備組裝~
木材上了護木油之後仍然保有透氣性,對居住空間的溼度調節效果相當好。~
~待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